心始于“敬”——杨春雷

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1001

    看着孩子吃饭小嘴啧啧作响、睡觉可以不择时不择地倒头酣睡、说话亦能时不时妙语连珠,大人实在是艳羡不已,幻想自己能时光倒流,奢侈一把童年。梁漱溟先生说“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此话不可谓不朴实,不直白。所以我认为,孩子们能做到前面提到的那些事是因为心有所“敬”。

孩子吃饭津津有味,说明他们能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享受精心准备的“粒粒皆辛苦”的饭食;大人吃饭时,或者因为赶时间,食而不知其味,或者习惯有电视相伴,或者脑子里还要惦记着生活工作中的那一地鸡毛。孩子能倒头酣睡,大人视之为无限幸福。殊不知这是因为孩子遵循自然法则,困了就睡而已。大人们则喜欢挑灯夜战,不管是因为灯红酒绿的放纵还是工作上废寝忘食,到头来弄出个精神衰弱什么的算是咎由自取也不为过。有时孩子真心话不经意之间就逗得大人捧腹或引起共鸣(“妈妈是美酒,爸爸喝了一口就醉了,”如此种种);可怜大人们处心积虑地想个笑话还恐难博得众人一笑。所以正是孩子对食物、生活规律和真诚都有一种天生的“敬”意,所以他们才能过上大人们奢望的生活。

我在这儿大张旗鼓地宣扬所谓“敬”,其实是因为一个心存“敬”的人得到的好处多多:吃饭吃得香,睡觉睡得好,说话说得得体。“敬”还能带来其它的好处。首先,由“敬”生“慎”。这句原是说的伍观淇先生,一个用生活践行儒家思想的“纯正的、脚踏实地的儒家”。“敬则不苟偷,不放肆。”“由敬而慎,以入于独。”虽然世事艰辛,修炼到这种“慎独”的境界实在太难。可是心存“敬”意,即使是不谙世故之人也不会有言语行为上的大错误;相反,没有这份“敬”,好像有无数的陷阱在向膨胀的自我招手。学生心中有“敬”,应该不会在导师请他谈心时回以一句“我很忙,没空”,也不会再有学生在精读课上到一半时因为要参加签售会打断老师请求早退。言行得当与否无一不是出于“敬”而又归于“敬”,这是仁德修养的基本功。所以马一浮说“及其成德,亦只是一敬,别无他道。”其次,由“敬”生“畏”。人有所畏惧,才不至于犯下大错误。如果有对公平的敬意,有对纪律惩罚的畏惧,则断然不会有人作弊。更不会有人在被抓后还“义正词严”地狡辩。所以“敬,则此心常存,义理昭著。不敬,则此心放失,私欲萌生。”

因此以本人的愚见,在如今这个有些心浮气躁的时代,心怀“敬”意才能任万物变而持本心之善。正像梁先生所言,“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心始于“敬”。

 

  • 上外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