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5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语言】英语

【适用专业】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3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跨文化研究中心

【执笔人】邓一恒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202463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跨文化沟通能力(ICC)。课程的主题焦点是人类多样性的价值。你将学习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测验、书面作业、小组展示和参与度评估你对材料的掌握以及作为写作者和口头沟通者的表现。

 

二、课程教学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

1)具备更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意识;

2)掌握跨文化沟通技能并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3)能够更有效地准备和进行口头演示;

4)作为团队成员工作:识别并帮助解决冲突,做出团队决策,实现目标;

5)能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倾听和理解他人。

三、先修课的要求

无。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跨文化交际导论 (目标指向:1)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课程背景、大纲、目的与考核要求。介绍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学科历史与背景,跨文化研究代表人物、著作、学会,跨文化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提升学生对跨文化研究的认知与理解。

重点、难点:对开课必要性和课程目标的理解及对跨文化交际学科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使用模拟游戏Barnga进行“进入不同文化“的体验式教学,并开展课堂讨论。

 

2. 跨文化语言交际 (目标指向:2 & 5)

学时:2

主要内容:结合各类例子及阅读“Different Language, Different World”文章,介绍跨文化语言交际、语言文化、高低语境理论等,并分析语言交际中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让学生对由语言交际带来的冲突和误解有进一步的认知。

重点、难点:对跨文化语言交际概念及理论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专题讨论

 

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目标指向:2)

学时:2

主要内容:结合各类例子,“A World of Gestures”等视频及“你比划我猜”游戏,介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定义、特点、作用等,让学生对由非语言交际带来的冲突和误解有进一步的认知。

重点、难点: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概念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专题活动

 

4.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二)(目标指向: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类别如副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肢体接触、眼神交流、交际距离及着装文化等,并介绍在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交际是如何使用的。

重点、难点:对跨文化非语言类别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专题讨论

 

5.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三)(目标指向: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社交媒体中的非语言交际如表情符号使用;通过表情符号游戏,“The Book of Faces”文本阅读与分析以及“In Defense of Emojis”演讲视频,介绍非语言交际符号的文化背景,作用和形式。

重点、难点:对多媒体文化交际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专题讨论

 

6.认知与文化 (目标指向:1)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认知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影响认知的因素,以及认知与文化的关系。通过一系列例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

重点、难点:对认知和文化的关系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7. 价值观与身份认同 (目标指向:1)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Warming up”活动了解身份的概念和类别;通过杨舒平在马里兰大学的演讲视频和“列车困境”价值观案例,介绍跨文化交际顺应、跨文化适应等相关理论,让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多样性,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对文化、价值观及身份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8. 文化偏见 (目标指向:2)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有关文化偏见的相关视频,介绍民族中心主义,DMIS模型等相关概念;通过“The Green Book”电影片段赏析和“Its only Skin Deep”文章阅读与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化偏见的概念、内容和形式。

重点、难点:对文化偏见概念等内容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9. 文化差异比较 (目标指向:1 & 2)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文化差异视频让学生列举不同国家的社会规范,传统习俗,价值观,餐饮文化,交通文化等,并介绍文化禁忌例如食物禁忌、行为禁忌和宗教禁忌等。

重点、难点:增强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10. 文化模式和交际基础 (目标指向:1 & 2)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Matching the Thing”活动,介绍“The Rice Theory”及整体性和分析性思维概念,分析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让学生理解跨文化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介绍Florence Kluckhohn and Fred Strodtbeck的文化模式功能,分析文化及价值观差异形成的根源。

教学要求:

重点、难点:对产生文化差异的根源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11. 文化模式和交际分类 (目标指向:12 & 5)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多个案例分析,介绍Geert Hofstede的“Cultural Dimensions”: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及自身放纵与约束等六个文化维度,并分析中国的六个文化维度。

重点、难点:对Geert Hofstede文化维度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12. 文化休克 (目标指向:2 & 5)

学时:2

主要内容:观看“English Vinglish”和“Outsourced”电影片段,让学生根据电影里所体现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运用课堂所学的跨文化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介绍文化休克概念,文化休克症状及应对文化休克的方式。

重点、难点:增强文化休克的应对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13. 跨文化适应 (目标指向:2 & 5)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Shanghai Calling”、 “Gungho”电影片段及“American Factory”纪录片片段,介绍跨文化适应的概念,类别,相关理论,适应过程模型等,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

重点、难点:增强跨文化适应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

 

14. 跨文化冲突 (目标指向:4)

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Alligator River”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出统一答案,从而了解由于不同价值观、文化、家庭、教育环境背景等因素所导致的文化冲突以及应对冲突的不同方法,介绍跨文化冲突概念和分析冲突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升跨文化冲突应对能力。

重点、难点:增强跨文化冲突应对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活动

 

15. 其他自选国家文化介绍展示(一)(目标指向:3)

学时:2

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国家来进行该国文化突出特点和主要层面的介绍展示,包括但不限于:价值观、典型文化符号、宗教信仰、艺术、食物、历史人文景点,英雄人物、节日。展示过后,还需回答全班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对于该文化以及对于该展示的问题。

重点、难点:做相关文化知识和搜索和阅读,挑选典型的文化方面及现象进行展示,并需要广泛了解该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应对现场提出的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展示活动

 

16. 其他自选国家文化展示(二)(目标指向:3)

学时:2

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国家来进行该国文化突出特点和主要层面的介绍展示,包括但不限于:价值观、典型文化符号、宗教信仰、艺术、食物、历史人文景点,英雄人物、节日。展示过后,还需回答全班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对于该文化以及对于该展示的问题。

重点、难点:做相关文化知识和搜索和阅读,挑选典型的文化方面及现象进行展示,并需要广泛了解该文化的方方面面,以应对现场提出的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展示活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课前小测验、小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法来教授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最后结合学生做其他自选国家文化介绍的演示来丰富学生关于其他国家及群体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以及实践跨文化的比较。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Chen, G. & Starosta, W.J. (2007).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46-0312-6

注:其他阅读文章将以微信群或者纸质版现场发放的方式发给大家阅读。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占比15% (考勤10%+参与讨论5%(目标指向:1245)

考核方式2:课前测验,占比30% 4次)(目标指向:1 & 2)

考核方式3:写作作业,占比20% 2次)(目标指向:1 & 2)

考核方式4:期末展示,占比35% (目标指向:3)

 


  • 上外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