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4

《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literature from 1917 to the present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实验班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英美文学

【总学时数】36学时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 唐珂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介绍我国现当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通过用英语讲解文学文本的大量案例,培养学生用英语解读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的能力,更深刻地感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变革。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了解我国现当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

2.能力目标

通过用英语讲解文学文本的大量案例,培养学生用英语解读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更深刻地感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变革。

4.价值目标

通过启发式专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提升人文素养

 

三、先修课的要求

该课程对学生先修课无特别要求,但要求学生具备文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和阅读基本的文学经典作品。

 

四、课程教学环节、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概述(对应教学目标1234

授课时数:4

主要内容: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源流、基本特征、各个发展阶段。介绍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堂要求等其他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嬗变的原因、特点以及价值观走向。

 

(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学革命(对应教学目标124

授课时数:2

教学内容:讲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探讨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主张,以及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

授课时数:6

教学目标:本单元介绍20年代文学的全貌。首先讲解三类小说创作的概况,即问题小说、人生写实派小说(包括乡土小说)、自叙传式浪漫抒情小说。重点讲解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开创性的贡献,理解《呐喊》《彷徨》的深刻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世界,了解胡适、郭沫若等人的白话诗尝试、对新诗发展的历史性贡献;理解新月派的诗歌主张以及新月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的创作成就。了解中国现代散文产生的过程和成就。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起源、发展、建设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周氏兄弟的历史意义的评价;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文学价值;新诗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每一流派散文创作的文体特点和风格;20年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色。

 

(四)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4

授课时数:6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思潮、运动与创作概貌,理清30年代文学发展线索。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茅盾、老舍、曹禺的作品。讲解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特点,讲解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介绍现代派及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的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左翼文学思潮的时代特征及创作的成就与局限、茅盾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老舍小说的“京味文学”特色、曹禺剧作对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做出的巨大贡献、30年代诗歌发展变化的轨迹。

 

(五)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4

授课时数:4

教学内容:介绍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创作倾向,了解战争背景下四大地域的文学特征,了解本时期的文艺思潮和论争、主要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以后中国文学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赵树理塑造的农民形象和现代评述体小说的主要特征。

 

(六)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

授课时数:4

教学内容:介绍50-70年代文学概况。讲解郭小川在叙事长诗上的探索,杨朔“诗化散文”、秦牧“知识小品散文”、刘白羽“战歌散文”的特色与不足,老舍《茶馆》的创作特点,田汉《关汉卿》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干预生活”的重大现实意义。郭小川诗歌在抒发个人化的独特思考上取得的成果。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作家的特色与不足。老舍《茶馆》的主题和话剧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把当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随着历史的变迁,此类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产生动摇的问题。

 

(七)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

授课时数:6

教学内容:讲解80-90年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与冲击。解读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主义小说的特征,分析各种文学思潮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文学潮流产生的原因与创作特色、在艺术上的突破及其审美价值的评价、文学史意义等。

 

(八)学生汇报、课程答疑与论文指导(对应教学目标1234

授课时数:4

教学内容:小组展示,教师点评,教师围绕期末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和答疑。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强调课堂外的阅读和课堂内学生的参与。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在讲解文学史的同时,还注意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分析文学现象、思潮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六、主要参考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七、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两部分,平时成绩体现于课堂参与、小组研讨与出勤率,期末成绩根据期末论文评定。

 

 


  • 上外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Baidu
sogou